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相关要求,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60周年,引导青年学生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组建“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入选由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2024年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
2024年7月1日至8月1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赴颚、豫、赣、川、浙五省“传承星弹荣光、助力科技强国”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湖北省武汉市、湖北省宜昌市、湖北恩施、湖北省鄂州市、河南省新乡市、河南省焦作市等多地进行“两弹一星”精神认知程度的调研,并为不同人群带来十六场 “两弹一星”精神科普知识盛宴,将“两弹一星”精神的种子播撒在祖国大地上。



筹备篇: 启幕序章,激情满怀
收到志愿宣讲工具包后,队长张淑慧拆开了满载宣讲材料的工具包,各类宣讲物品琳琅满目。不但有宣讲资料、科普读物、U盘、印章、华龙一号积木、拼图、以及“两弹一星”精神的横幅、旗帜等,还有主办方为每名志愿者准备的服务证、志愿者马甲、笔记本、雨伞、水杯、口罩、核小U公仔、背包等各类物品。
青年志愿宣讲团的成员们通过线上培训学习、开会交流研讨后,确定了学习-调研-宣讲的实践方式。
宣讲团成员深入图书馆、网络数据库及历史档案馆,搜集了大量关于“两弹一星”的珍贵资料,包括历史照片、人物访谈、科研手记等,深入学习“两弹一星”精神。并形成了一份调研问卷。问卷内容涉及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受教育程度居民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认识程度、以往宣传调查以及主动关注度,想要通过数据的对比,发现当今“两弹一星”精神传播的现状,为进一步宣传“两弹一星”精神奠定基础。
调研篇:躬行实践,真知灼见
宣讲团成员前往湖北省武汉市与河南省焦作市两地开展实地调研工作,并同步在线上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分发。
在湖北省武汉市青松社区,志愿者方思晗、刘邵阳、陈静芸、李洁在社区公园进行“两弹一星”精神认知程度的调查,向社区不同年龄段的人发放调查问卷,最终回收了30份有效问卷。
在河南省焦作市和顺小区,志愿者张淑慧走进不同家庭,向不同年龄段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回收了20份有效问卷。
通过线下不同地区居民填写调查问卷的情况,图队成员将问卷进行打磨,并形成线上问卷,向湖北、河南、江西等多省居民进行线上与线下调查。
经过对200余份详尽调查问卷的细致剖析,宣讲团成员深刻意识到,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持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不仅是理论层面的深刻议题,更是实践领域的关键任务。宣讲团结合调查发现的问题,启动一系列科普宣讲活动,旨在吸引更多人的参与,共同为构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并深刻影响青少年一代,让这一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宣讲篇:将“两弹一星”精神的种子播撒在祖国大地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地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调研基础上,宣讲团成员制作宣讲PPT时,特别注重了视觉效果与信息传递的平衡,精心挑选了高清的历史图片和动画效果,结合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使得整个PPT既美观又易于理解。在试讲过程中,积极听取了专业学长学姐的宝贵意见,对宣讲内容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了一份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生动的宣讲稿。宣讲团成员积极和社区、学校等沟通交流,开展了16场以“两弹一星”精神为主题的志愿宣讲。
在湖北省武汉市青松社区活动室,志愿者张淑慧、方思晗、刘邵阳、陈静芸、李洁向社区中小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首场“两弹一星”精神科普宣讲。从“马兰开花二十一”的艰苦岁月讲起,到“两年零七个月”创造出的世界奇迹,志愿者们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激发了孩子们对先辈们的无限敬佩之情,同时也在他们心中悄然种下了强国梦想的种子。
在湖北省宜昌市松木坪中小学,志愿者刘邵阳发挥其独特的讲解魅力,将“两弹一星”的辉煌历史编织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分别引领低、高年级的孩子们一同探索神秘的核世界。他的讲解既专业又富有童趣,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刻感受到了“两弹一星”精神的力量与伟大。
在湖北省恩施来凤县大河镇大红小学,志愿者陈静芸连续进行了两场精彩的宣讲。她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案例,向孩子们展示了“两弹一星”元勋们的奋斗历程和卓越贡献,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憧憬。
在河南省新乡市司寨乡司寨小学,志愿者黄可佳、杨嫄成功举办了4场“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活动。他们通过互动问答、模拟实验等多种形式,让复杂的科学原理变得简单易懂,让孩子们在参与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了他们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在湖北省鄂州市的高沟村、滨港村和峒山村,志愿者杨嫄连续开展了3场宣讲活动。她深入乡村,将“两弹一星”精神带到了偏远地区的孩子们身边,用她的热情和专业知识,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科技梦想,为乡村的振兴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第一、第二、预防实验班党支部七月主题党日中,志愿者张淑慧向党员同志们讲解“两弹一星”精神的历史和未来。
这一系列“两弹一星”精神科普宣讲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与普及,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与传承。它让新时代的青少年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激发了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
收获篇:强国筑梦,童心启航
杨嫄志愿者笑言:“在宣讲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两弹一星’精神所蕴含的爱国情怀与无私奉献。看到听众们,尤其是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那份对知识的渴望,让我所有的努力都化作了甜蜜。若能在他们心中种下‘两弹一星’精神的种子,静待它长成参天大树,这便是我最大的幸福。作为志愿者,我深感荣幸能够成为这一精神传承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并铭记这段辉煌的历史。”
张乐楷小朋友兴奋地分享:“姐姐讲的故事太精彩了!我不仅知道了‘两弹一星’的辉煌,还探索了核电站的秘密、人造太阳的奥秘,我仿佛跟着那些科学家爷爷奶奶们一起,走进了那个充满挑战与奇迹的时代。将来我也要成为那样的人,用智慧和勇气去创造更多的可能!”
社区工作者李晨曦感慨地说:“这次宣讲,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强国的种子可以如此生动地播撒在孩子们心中。通过华科大志愿宣讲团的精彩讲解,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为他们的暑假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我期待着,这些小小探索者未来能为祖国的科技天空增添更多璀璨的星辰。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深知宣讲更是一种责任的传递,一种使命的担当。我们要将这份精神融入到社区的日常工作中,用它来激励居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共同为社区的和谐与发展贡献力量。”
未来,志愿宣讲团将继续秉承严谨认真的态度,不断创新科普形式与内容,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更多优质、有趣的科普资源与服务,为助力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文/张淑慧 图/方思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