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回信精神及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发挥社会实践导向作用,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基础医学院根据华中科技大学2025年“行走的思政课”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方案,以“医心向党践初心,自立自强创未来,青春奉献护健康”为主题,构建“思政铸魂-专业赋能-服务贡献”三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结合学科特色和学生特点,设立若干实践项目,组建若干实践团队,组织教师带领青年学生深入卫生健康一线、科技创新一线、乡村振兴一线、基层治理一线开展有组织、成体系、讲成效的社会实践。
一、活动主题
医心向党践初心,自立自强创未来,青春奉献护健康
二、活动形式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团队+个人”的方式进行,范围涵盖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支持学生围绕相关主题,以专业、班级、团队等形式组建5-20人的实践团队(鼓励依托学院“卓越团支部领航计划”,以不同年级团支部“老带新”模式开展实践活动),鼓励跨学院、学科、专业、年级组队(团队负责人需为基础医学院学生),邀请辅导员、教师班主任、任课教师、临床医师、导师等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并进行线下线上指导,开展为期不少于7天的社会实践,共同深入社会、基层、家乡、行业、企业等开展实践,深入了解社情民情,全面提升自我。
三、活动目标
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将社会实践与思想引领、价值塑造相结合,与思政课建设相融通。引导青年学生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感悟实践伟力,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将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创新前沿和社会发展需求,到行业一线察困境、解难题。让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成长为德医双馨、具有“家国情怀、人文情怀、世界胸怀”的未来医学科学家和临床卓越医师。
四、实践内容
各实践队可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寻访探源、健康中国、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国情观察与调查、乡村振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等专题,精心组织策划、聚力打造“红医薪火寻访团”“科技健康力行团”“乡村振兴服务团”等重点团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一)红医薪火寻访团
1.202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鼓励各实践团队以“追寻红医足迹,赓续创新薪火”为主线,深入挖掘红医精神与新时代卫生健康成就。综合运用理论研学、参观走访、基层调研、人物寻访、理论宣讲等方式,溯源红医精神——走访红色医疗遗址,挖掘“战地医生”等先辈事迹与贡献,体悟红医精神蕴含的爱国情怀与使命担当;聚焦时代发展——积极走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先行示范地、典型代表地、生动实践地,聚焦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百年求索与新时代发展,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重点开展“基层医疗党建创新”调研,探索“党建+医疗”融合新路径,为提升基层服务提供新思路。通过实践传承“红医精神”,增强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激发学子投身医学事业的热情,思考新时代医学青年的担当,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2.值此同济医学院建院118周年之际,为回溯光辉历程、激励使命担当、献礼120周年华诞,鼓励各实践团队以“探寻同济百年医魂,薪火相传启新程”为主线,综合运用历史寻访、人物专访、专题研讨、发展献策等方式,回望历史,感悟精神——聚焦医学院百年沿革、重大成就与人物故事。通过实地探访、深度访谈、研读档案,体验三次西迁(李庄、迁汉、援建郧阳医学院)历程,梳理卓越贡献,挖掘历代同济人(包括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展现的“不畏艰险、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大局的家国情怀”“与国家同舟,与人民同济”的同济精神,增强爱国情怀与医德医风;献策未来,共谋发展——结合医学前沿、国家健康战略及行业热点难点,探讨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广泛征集师生、校友及专家对学院未来各方面发展路径建言献策。通过实践激发师生荣誉感、使命感与创新活力,传承同济精神,思考新时代同济人责任,为医学院迈向新辉煌凝聚力量。
3.其他选题:利用各地红色资源,探寻红色足迹实践,感受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伟大成就,通过理论学习、实地寻访,循迹溯源学思想、悟原理。鼓励各实践团队以“追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之路”为主线,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考察足迹,聚焦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百年求索历程,传承伟大的医学科学家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通过重走初心路、追溯记忆、访谈人物、挖掘故事,形成宣讲素材开展理论宣讲,通过深入社区、乡村、行业、企业开展实践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二)科技健康力行团
1.目前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群体在健康维护、社会参与、科技应用、权益保障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为响应“健康中国”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鼓励各实践团队以“专业助老,健康同行”为主线,在老龄化社会现状下,紧扣“健康中国2030”“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及“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等要求结合文献政策分析、调研访谈、实地走访等,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与困境,运用“医学+X”专业交叉融合思维,聚焦科技助老、智慧适老、心理健康、环境安全、权益守护等核心议题,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健康促进与慢病管理、科技适老与数字鸿沟、居家社区养老支持、老年权益与防诈宣传、心理健康与精神慰藉等主题实践。探索医学生在多学科融合下服务老龄化社会的创新角色,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贡献专业力量。
2.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传染病。1955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历经70余年攻坚,我国防治成就已居世界前列。当前正值落实《加快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行动方案(2023-2030年)》关键期,鼓励各实践团队以“血吸虫病防治实践与当代启示”为主线,结合历史调研、专家访谈、现场考察、科普宣传、志愿服务等方式,开展溯源传承——系统回顾防治历程,走访相关机构,理解历史背景、巨大成就与现存挑战,感悟血防工作者精神,凝练可推广的“中国范式”经验;探寻科技攻坚——探访科研及医疗机构,掌握前沿防治技术与成果,探讨科技在未来防治中的核心作用,助力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展现实践担当——挖掘典型事迹强化使命,深入流行区开展科普宣传与志愿服务,提升认知、提供援助;拓展全球视野——分析全球防控困境,贡献中国智慧,推动“中国方案”服务全球卫生。探索青年医学生如何助力实现消除目标和全球防治,传承血防精神,贡献专业力量。
3.为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青年学子关注科技前沿、弘扬科学家精神、洞察产业发展趋势,鼓励各实践团队以“探索脑科学前沿应用,引领医学创新未来”为主线,聚焦脑科学领域,每支队伍寻访2-3家相关科技企业或科研院所,寻访2-3位杰出科学家、学科带头人、创新创业杰出校友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取得重大成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结合实验室参观、专家讲座、企业调研、科普宣传等形式,深入探索脑科学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前景、现状、问题、困难等。围绕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发展与应用、产学研深度融合、科学家精神等主题形成调研报告。
4.其他选题:以“寻找科技强国中的青年答案”为主线,结合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的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单位,前往重点行业开展行业走访、见习实习、专题调研,聚焦国家重点行业领域的优秀校友开展寻访,结合企业行业现实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利用全国及家乡资源,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创新服务实习实训实践活动。依托专任教师重点研究课题、正在开展的大创及“挑战杯”等项目,以及专业课程课题、企业现实问题、地方发展需求等,链接专家团队组建本硕博多学段团队,开展揭榜式社会实践,锚定解题和转化,开展专业性、学术型、长期性社会实践,以实际行动坚定报国理想,加强实践成果转化。
(三)乡村振兴服务团
1.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智慧,同样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鼓励实践队以“探寻中医药根脉,服务基层健康,助力乡村振兴”为主线,结合寻访、访谈、调研、科普、服务等方式,进行文化寻根与传承——深入乡村、社区、基层机构及药材产区,走访民间中医/传承人、探访中医药机构、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探寻基层中医药生存状态与文化根基,增强文化认同与传承使命感;健康服务与实践——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健康咨询、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及“智慧中医”乡村应用,服务居民健康需求,体验基层价值;产业调研与助力——走访道地药材产区,调研产业链发展、困境及“中医药+文旅/康养”融合、电商助农等模式,了解其在乡村经济与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与挑战。感悟中医药守护健康、促进发展的独特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服务基层的意识和能力。
2.以天南星支教队为主,探索医科青年、医学知识在乡村支教中的独特作用。针对乡村留守儿童,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在育人中实现育己,在培育希望中创造价值。同时,在支教期间,组织实践队对当地开展社会调研,了解当地医疗卫生、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等相关情况,形成调研报告。掌握应急救护技能关系每个人的生命安全,掌握应急救护技能,关键时可以拯救生命。群众性应急救护能力建设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以医科学子为主干力量,通过“初级救护员”培训,确保相关实践队员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在支教中融入应急救护培训,提高乡村儿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通过组织科普宣讲、实操演练、趣味运动会、健康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将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医科青年力量。
3.其他选题:以“寻找乡村振兴中的青年作为”为主线,聚焦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医药卫生和教育领域、重点地域和重要政策,以志愿服务、科普宣讲、基层调研为主要方式,形成专业结合度好、学生参与度高、群众获得感强的乡村振兴实践项目,探索归纳出一些学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行性案例和路径,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做贡献。
五、队伍支持
为支持和鼓励本院学生在暑期社会实践期间能够充分练就过硬本领、施展才华、勇于担当,特提供以下支持。
1.凡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团队或个人可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实践系统或学院处开具“暑期社会实践介绍信”,以便各队伍实践调研工作顺利进行。
2.学院将根据各种类型实践团队申报情况,初步评估各实践队的实践主题和实践形式,对于主题立意深刻、实践形式具体、可实现性强的实践队伍,择优筛选出校级重点团队(推荐)、院级重点团队若干,分别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并鼓励重点团队申报学校相关部门的实践项目(重点实践团队须参与下学期初组织的总结答辩,验收合格后发放经费)。
3.在实践开始前,学院会为每一位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员统一购买保险,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4.学院将统一录入相应的第二课堂实践实习经历证明和志愿工时。
5.实践任务完成后会给实践人员开具社会实践参与证明,并有机会评选院级、校级优秀个人、团队、项目等荣誉。
六、评优表彰
1.学院团委将分年级,根据参与社会实践人数及成效等,评选“基础医学院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团支部”,并作为后期班团支部参与各项建设及荣誉评选的重要参考。
2.采取团支部“老带新”模式的社会实践队伍额外获得“基础医学院卓越社会实践队伍”荣誉。
3.根据往年评优安排,实践结束后,学期初学院团委将举行“基础医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答辩总结交流会”进行第一轮评审,全院所有实践队均可参与答辩。答辩会分设特、一、二、三等及优秀奖若干名,并颁发“院优秀实践队伍”“院优秀实践个人”等荣誉称号,特别优秀的队伍(至多3支)将进行额外奖励。同时将明确推荐参与校级评审的项目和团队各一支;9月中旬前开展第二轮评审,明确校级优秀团队、优秀个人、优秀实践成果、优秀指导老师等(校级荣誉指标将根据学校下发情况具体确定,一般取各项数据基数的10%)
七、实践时间进度安排
6月13日-6月19日,发布通知;组织学生组队,每个队伍应有队长一名,队长可邀请人员组建实践队伍。队伍自行联络实践地点、撰写《基础医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队申报表》(附件1)。
6月20日18:00前,各实践队提交《基础医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队申报表》(附件1)至邮箱1766325348@qq.com,并将邮件命名为《XXXX队+基础医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队申报表》。
6月中下旬,学院根据各实践队提交的申报表(附件1),择优筛选确定重点支持团队;根据学校要求组织系统申报,开展实践动员与培训,确定各实践队具体行程。
7月初-8月,社会实践实施阶段。
8月至11月,开展实践成果的申报、评审及总结通报。其中,重点项目在9月初组织总结和答辩准备,组织第一轮评审向学校推报。
八、实践队申报机制
在征集参评队伍时,主要关注的基础指标有:
1.新颖的调研方向,有深度的实践主题。
2.与国家大政方针、战略目标、学科专业的结合度。
3.多样化的实践调研方法、实践地点、访谈调研对象。
3.明确的团队分工。队伍中各队员分工明确,每个人各司其职,各尽其力。
4.完善的制度规划。团队在实践开展前拥有完整的实践推进流程,各个时间节点都有合理的规划;遭遇极端天气情况时,拥有安全可靠的备案。
重点:在总结答辩、院队评优时,将综合考虑上述基础指标与下列几项加分指标。
1.充分的数据支撑、丰富的一手材料。
2.一定量、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实践报告、能够提供可行性政策建议/提案/方案等。
3.一定量、高质量、有深度的实践总结。
4.能够切实解决当地实际问题,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的已落地实施或正在开展的项目。
5.推文的发布数量、质量和宣传的媒体平台(参与评选的队伍需在各级各类官方媒体发布新闻稿不少于2篇,其中校级优秀团队需在校级以上(省级、国家级)媒体发布新闻稿至少1篇。)
6.精彩的宣传视频、图文
7.有故事感的图片
8.指导老师线下全程指导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方式:027-83696629
共青团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委员会
2025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