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要闻  -  正文
“临床肥胖症西太平洋地区研讨会”(Clinical Obesity: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and Public Health in Western Pacific Regions)成功举办

来源: 时间:2025-05-30 点击量:

北京时间2025年5月27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承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临床肥胖症西太平洋地区研讨会”(Clinical Obesity: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and Public Health in Western Pacific Regions)顺利召开。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潘安主持,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在线参与,共同探讨临床肥胖症的定义革新与实践应用。

会议以2025年1月《柳叶刀》临床肥胖症定义与诊断标准委员会(The Lancet Commission on Clinical Obesity)发布的重要报告为背景,深入探讨了肥胖症新定义的临床与公共卫生启示。

会议伊始,柳叶刀肥胖诊断委员会主席、英国伦敦国王学院Francesco Rubino教授系统阐释了“临床肥胖症”概念的提出过程与诊断标准,强调传统单一以体重指数(BMI)为依据的诊断方式无法有效识别肥胖对健康的实际危害,新定义则关注器官功能障碍和个体日常功能受限,更具临床针对性。随后,美国华盛顿大学David Cummings教授分析了新定义对医疗资源分配与医保政策的深远影响,特别指出GLP-1类抗肥胖药物的高昂成本需要科学合理的患者识别与资源优化策略。印度Fortis医院Anoop Misra教授在报告中强调,亚洲人群在相似BMI水平下体脂率更高、腹部脂肪堆积明显,倡导结合种族特异性指标(如腰围与腰臀比)进行诊断阈值的本土化调整。

在专家讨论环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Wendy Brown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华教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Priya Sumithran副教授一致认为,肥胖新定义为临床精准识别肥胖相关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政策制定与医疗实践提供了重要工具。

新加坡国家健保集团Kwang Wei Tham医生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Louise Baur教授分别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成人与儿童临床肥胖症的具体诊断标准,指出新标准更全面地反映了肥胖症对多器官系统的实际影响。华中科技大学潘安教授基于开滦队列研究,介绍了中国成年人群临床肥胖症的患病率与发病率,强调单纯使用传统BMI标准可能严重低估了中国人群临床肥胖的患病率;澳大利亚默多克儿童研究所Danielle Longmore博士基于国际多队列数据,展示了临床肥胖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的趋势,进一步支持了新定义的全球适用性。

最后的专家讨论环节中,西安交通大学王友发教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Samantha Hocking副教授和四川大学赵莉教授指出,新定义不仅优化了肥胖研究的分类框架,也对未来流行病学研究、公共卫生干预及医保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会议结束时,与会人员一致表示,本次研讨会推动了全球前沿研究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深入传播和本地适配应用,期待未来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肥胖防控的科学化、精准化与全球化发展。(通讯:卢奕仲)


联系我们

地       址:武汉市硚口区航空路13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

                 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一号楼102室学院办公室

联系方式:+86-27-83693673

学院信箱:tjgw@hust.edu.cn
领导信箱:GGWSyld@hust.edu.cn


Copyright © 2016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网站
Baidu
map